泗洪县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泗洪县,江苏省宿迁市辖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淮河下游,东濒洪泽湖,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总面积273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泗洪县下辖3个街道、12个镇,4个乡。2021年,泗洪县户籍总人口108.71万人,常住人口86.09万人。
泗洪县历史悠久,5万年前下草湾人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是新生代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境内的“双沟醉猿”,已有1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西周为徐国的中心,吴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融合。历史上的泗州(临淮),可与楚州相媲美,二者同为淮河沿线上东西对峙的历史名城。
泗洪县地形地貌
泗洪县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
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山丘有峰山(红山)、巉石山(潼河山)、车门山、重岗山、梅花山等,其中峰山(红山)、巉石山(潼河山)具有山体特征,其余均为低矮土丘。
泗洪县属于宿迁市。
泗洪县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属地级宿迁市,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省泗县接壤,北与宿迁市宿城区、泗阳县为邻,南隔淮河与安徽省明光市相望。泗洪县(321324),取洪泽、泗南2县首字得名。1947年合并泗南县及洪泽县部分区域为泗洪县。
辖3个街道、12个镇、4个乡:青阳街道、大楼街道、重岗街道、双沟镇、上塘镇、魏营镇、临淮镇、半城镇、孙园镇、梅花镇、归仁镇、金锁镇、朱湖镇、界集镇、龙集镇、天岗湖乡、车门乡、瑶沟乡、石集乡。另有五里江农场、洪泽湖农场。
泗洪县的地理环境介绍:
1、地形地貌
泗洪县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
2、气候
泗洪县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893.9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风速3.7米每秒。
3、土壤
泗洪县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
4、水文
泗洪县境内湖泊主要有洪泽湖、天岗湖,河流主要有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7条流域性河道及濉河、老汴河、安东河等11条区域性河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泗洪县
泗洪县,江苏省宿迁市辖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淮河下游,东濒洪泽湖,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处淮河中游,东临洪泽湖,西接安徽省泗县、五河县、明光市,北邻宿城区,南与安徽省、淮安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3°08′—33°44′,东经117°56′—118°46′,县境南北最大纵距67.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78.5千米,总面积27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泗洪县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山丘有峰山(红山)、_石山(潼河山)、车门山、重岗山、梅花山等,其中峰山(红山)、_石山(潼河山)具有山体特征,其余均为低矮土丘。
气候
泗洪县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893.9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风速3.7米每秒。
土壤
泗洪县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
水文
泗洪县境内湖泊主要有洪泽湖、天岗湖,河流主要有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7条流域性河道及濉河、老汴河、安东河等11条区域性河道。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石英砂
泗洪县境内石英砂主要分布在梅花镇、重岗街道,储量为550万吨,矿层厚度为10米,以石英砂中粗砂为主,夹粉细砂,二氧化碳含量大于84%,主要由石英、次为长石、老屑和粘土矿物及微量云母、电气石、金红石、磁铁石、石榴石矿物组成,是玻璃工业的主要原料。
建筑用黄砂
建筑用黄砂主要分布在梅花、重岗、魏营、峰山一带,灰黄色含砾粗砂层,厚15米,总储量为1亿吨,可供开采80年。另外,位于四河乡境内的淮河和洪泽湖也有大量的河砂。
含凹凸棒石粘土
含凹凸棒石粘土主要分布在峰山、魏营、双沟等地。2008年,江苏省地质勘查局地质六队对泗洪县峰山及双沟南至下草湾桥一带进行了普查,确认该地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储量为20.38万吨;混合粘土为6786.8万吨;膨润土为1009.35万吨。
水资源
泗洪县境内的丘陵地区的39座小水库和1245座塘坝蓄水是农业灌溉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表水资源共有3处,一处是徐洪河、一处是洪泽湖(成子湖区域)、一处是怀洪新河。规模以下地下水水源地共184处,遍布各个乡镇。
泗洪县是中国江苏省宿迁市下辖的一个县。
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南岸。全县总面积1438.7平方公里,2020年末总人口约为92.9万人。泗洪县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苏南经济中心,交通便利,拥有京沪高速公路、宁杭铁路等多条干线。同时,泗洪县也是中国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闻名遐迩的“泗洪大闸蟹”就来自这里。
宿迁市
江苏泗洪县是属于江苏省宿迁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
泗洪县被称为中国酒都,双沟大曲产于泗洪县;泗洪县还坐拥洪泽湖40%的水面,并且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镶嵌其间
1、泗洪县,是江苏省宿迁市下辖县,地处江苏西北、淮河下游,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接壤,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行政区划面积273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是中国著名的名酒之乡、螃蟹之乡、生态旅游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泗洪是中国酒都,十大名酒之一双沟大曲出产于此。泗洪坐拥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40%的水面,国家级洪泽湖湿地公园镶嵌其间。
3、泗洪,孕育古色的文明。5万年前下草湾人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是新生代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境内著名的“双沟醉猿”,距今已有1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西周为徐国的中心,吴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融合。历史上的泗州(临淮),繁华之景况,可与楚州(淮安)相媲美,二者同为淮河沿线上东西对峙的历史名城。
泗洪县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泗洪县,江苏省宿迁市辖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淮河下游,东濒洪泽湖,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总面积273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泗洪县下辖3个街道、12个镇,4个乡。2021年,泗洪县户籍总人口108.71万人,常住人口86.09万人。
泗洪县历史悠久,5万年前下草湾人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是新生代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境内的“双沟醉猿”,已有1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西周为徐国的中心,吴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融合。历史上的泗州(临淮),可与楚州相媲美,二者同为淮河沿线上东西对峙的历史名城。
泗洪县地形地貌
泗洪县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
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山丘有峰山(红山)、巉石山(潼河山)、车门山、重岗山、梅花山等,其中峰山(红山)、巉石山(潼河山)具有山体特征,其余均为低矮土丘。
泗洪县属于宿迁市。
泗洪县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属地级宿迁市,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省泗县接壤,北与宿迁市宿城区、泗阳县为邻,南隔淮河与安徽省明光市相望。泗洪县(321324),取洪泽、泗南2县首字得名。1947年合并泗南县及洪泽县部分区域为泗洪县。
辖3个街道、12个镇、4个乡:青阳街道、大楼街道、重岗街道、双沟镇、上塘镇、魏营镇、临淮镇、半城镇、孙园镇、梅花镇、归仁镇、金锁镇、朱湖镇、界集镇、龙集镇、天岗湖乡、车门乡、瑶沟乡、石集乡。另有五里江农场、洪泽湖农场。
泗洪县的地理环境介绍:
1、地形地貌
泗洪县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
2、气候
泗洪县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893.9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风速3.7米每秒。
3、土壤
泗洪县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
4、水文
泗洪县境内湖泊主要有洪泽湖、天岗湖,河流主要有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7条流域性河道及濉河、老汴河、安东河等11条区域性河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泗洪县
泗洪县,江苏省宿迁市辖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淮河下游,东濒洪泽湖,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处淮河中游,东临洪泽湖,西接安徽省泗县、五河县、明光市,北邻宿城区,南与安徽省、淮安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3°08′—33°44′,东经117°56′—118°46′,县境南北最大纵距67.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78.5千米,总面积27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泗洪县境内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亦有零星丘陵,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与平原相间排列地形。总地势是西南、西部高,东南、南部低,最高点海拔62.8米,最低点海拔11.6米。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山丘有峰山(红山)、_石山(潼河山)、车门山、重岗山、梅花山等,其中峰山(红山)、_石山(潼河山)具有山体特征,其余均为低矮土丘。
气候
泗洪县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893.9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326.7小时,无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风速3.7米每秒。
土壤
泗洪县土壤具有多宜性,有黄潮土、砂礓黑土、淋溶褐土三大类、31个土种,宜旱、宜水、宜林、宜牧。
水文
泗洪县境内湖泊主要有洪泽湖、天岗湖,河流主要有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7条流域性河道及濉河、老汴河、安东河等11条区域性河道。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石英砂
泗洪县境内石英砂主要分布在梅花镇、重岗街道,储量为550万吨,矿层厚度为10米,以石英砂中粗砂为主,夹粉细砂,二氧化碳含量大于84%,主要由石英、次为长石、老屑和粘土矿物及微量云母、电气石、金红石、磁铁石、石榴石矿物组成,是玻璃工业的主要原料。
建筑用黄砂
建筑用黄砂主要分布在梅花、重岗、魏营、峰山一带,灰黄色含砾粗砂层,厚15米,总储量为1亿吨,可供开采80年。另外,位于四河乡境内的淮河和洪泽湖也有大量的河砂。
含凹凸棒石粘土
含凹凸棒石粘土主要分布在峰山、魏营、双沟等地。2008年,江苏省地质勘查局地质六队对泗洪县峰山及双沟南至下草湾桥一带进行了普查,确认该地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储量为20.38万吨;混合粘土为6786.8万吨;膨润土为1009.35万吨。
水资源
泗洪县境内的丘陵地区的39座小水库和1245座塘坝蓄水是农业灌溉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表水资源共有3处,一处是徐洪河、一处是洪泽湖(成子湖区域)、一处是怀洪新河。规模以下地下水水源地共184处,遍布各个乡镇。
泗洪县是中国江苏省宿迁市下辖的一个县。
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南岸。全县总面积1438.7平方公里,2020年末总人口约为92.9万人。泗洪县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苏南经济中心,交通便利,拥有京沪高速公路、宁杭铁路等多条干线。同时,泗洪县也是中国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闻名遐迩的“泗洪大闸蟹”就来自这里。
宿迁市
江苏泗洪县是属于江苏省宿迁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宿迁市南部,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
泗洪县被称为中国酒都,双沟大曲产于泗洪县;泗洪县还坐拥洪泽湖40%的水面,并且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镶嵌其间
1、泗洪县,是江苏省宿迁市下辖县,地处江苏西北、淮河下游,东临洪泽湖,西与安徽接壤,位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域,行政区划面积273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是中国著名的名酒之乡、螃蟹之乡、生态旅游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泗洪是中国酒都,十大名酒之一双沟大曲出产于此。泗洪坐拥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40%的水面,国家级洪泽湖湿地公园镶嵌其间。
3、泗洪,孕育古色的文明。5万年前下草湾人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是新生代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境内著名的“双沟醉猿”,距今已有1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西周为徐国的中心,吴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融合。历史上的泗州(临淮),繁华之景况,可与楚州(淮安)相媲美,二者同为淮河沿线上东西对峙的历史名城。